close
書名:一九八四(Nineteen Eighty-Four)
作者:喬治‧歐威爾(George Orwell)
譯者:林淑華
出版社:小知堂
出版日期:2001.07初版



終於拜讀了這本大作
剛開始的時候覺得有些像科幻作品,因為看到了「氣化」一詞
還有電視幕這種玩意兒
後來漸漸融入氣氛中
才比較能掌握本書想營造什麼樣的氛圍

這本書似乎是把共產制度(或極權制度,不懂其差異)發揮到極限的地步
讓讀者切實感受到人身自由以及思想自由被剝奪的恐怖
故事中提到一九八四年的世界
劃分為三強鼎立:大洋國、歐亞國和東亞國
基本上三大國控制人民的手段如出一轍
而三國無時無刻都在交戰
其中兩國聯合起來對戰第三國
卻永遠都沒有終戰的一天
因為三國要藉戰爭來永久掌控人民
(保持生產狀態卻未能提升生活品質,因為都消耗在軍需品上)
而與何國為友、與何國為敵是可以瞬間改變的

主角溫斯頓是屬於社會三階層中間層的「外黨黨員」
負責篡改舊報紙,好讓一切報導吻合高層所預言過的任何事
他還存有一些兒時記憶,對黨的教導抱持懷疑
一心想要反抗,相信人數眾多的「無產階級」有朝一日會覺醒
推翻這箝制思想的萬惡之黨
而他個人所作的小小努力
就是暗中和一名叫茱莉亞的女子戀愛

正當一切看似有希望時
溫斯頓和茱莉亞突然被逮捕並刑求
他們以為可以信任的對象歐布來恩和查林頓畢竟是思想警察
劇情急轉直下
溫斯頓被折磨到不成人形時
仍死守最後一線光明
那就是對茱莉亞的愛
然而最後面臨他心中最大的恐懼──老鼠──時
他還是棄守了這份人性,大喊要讓茱莉亞代他受這個苦

到此地步,黨終於認定改造溫斯頓的思想成功而釋放他和茱莉亞
他成了一具行屍走肉

我覺得這個故事概念相當有創意
只是在劇情上沒有充份發揮
首先如果敘述者能從真正服膺此制度的角色出發
想必給讀者的衝擊會更大
比較不會有在看妄想小說的感覺
簡言之就是現在這樣的寫法較缺乏說服力
好像連作者都不相信真會有如此的社會存在

此外溫斯頓的老鼠恐懼和對茱莉亞的愛情似乎也不夠深入
不曉得是我漏看了嗎?我不懂他為什麼會這麼怕老鼠
倒是應該更怕巧克力才對...
然後他和茱莉亞一開始算是想反抗而建立在性慾之上的關係
到後來好像也沒有漸漸轉化為心靈的契合
(一談到理念問題,茱莉亞就睡著了不是嗎...)
那麼這份愛是從何而來呢?
這兩點不夠深入,最後的轉折點也就有欠震撼了

另外我比較想知道的是
那場改變世界的革命是如何成功的
要將所有人的思想與記憶給改造與抹滅
其間的過程必定有許多反覆的抗爭
老實說我覺得要完全成功是不可能的
除非作者也能像闡述英社政策一樣詳細說明該如何完成
否則我認為他如此取巧地跳過最不可行的階段
仍然算是寫了一部妄想小說

有感覺的句子:

※黨將其世界觀強加於人們身上,最成功的案例就是那些沒有理解能力的人。他們可以接受那些最明目強膽違背現實的事,因為他們從未充分掌握黨對他們所要求的層面與程度有多麼巨大,他們對於公眾事務也沒有足夠的興趣而得以注意世事的發展。藉著缺乏理解,他們保持了神志清醒。(p.164, 第7行)

※無產階級保持了人性,他們的內心沒有變得冷酷無情。他們堅持原始的感情,而他卻必須倚靠有意識的努力才能再次習得。(p.172, 倒4行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莓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